好教师资源网 全国中小学免费教育资源综合门户网站 欢迎您的光临!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学科吧 | 登陆 | 加入收藏 | 设为首页| 会员中心 | 我要投稿 | RSS
好教师资源网

最新2014年秋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《语文园地一》教案

日期:2014-07-23 来源: 作者: 阅读:

  
  此篇教案由王老师撰写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
  一、教学目标:
  1.培养口语交际能力,激起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。
  2.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的一处自然景观,写一篇习作。练习修改习作。
  3.能一边读课文一边想画面,感悟大自然的魅力,感悟作者生动的描写,感受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。
  4.积累对联,想想上联和下联两联字相同,意思却不同的趣味语文,激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及优美的诗句。
  5.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。学习收集资料。
  二、教学准备:
  1.词语卡片。
  2.学生用各种不同方式表现自己综合性学习的成果。
  三、时间安排:5课时
  第一课时
  (一)导入。师:有人说,世界上并不缺少美,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,是啊,峭壁深渊、怪石云海理所当然的神奇,风雨雷电、花鸟虫鱼等平常的事物也有令人道奇的地方。让我们交流一下我们各自了解的自然景观吧。大家都了解了什么了呢?这我们就来交流一下。
  (二)在小组交流。
  1.交流自己了解到的情况。要求:讲清楚景观的奇特之处,还可以说说这样的奇观是这样形成的。要言之有序
  2.推举代表,准备在班组汇报。
  (三)全班交流。各小组派代表交流,提醒:与其他组一样的不重复说。
  (四)总结、引导讨论。根据学生的汇报交流,总结所掌握的情况。
  (五)延伸拓展。希望小朋友们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
 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(同时学习我的发现,日积月累)
  1、学了这一组课文,又听了同学们的介绍,我们知道美就在身边,今天来写一写我们寻找到的美景。
  2、搜索你的记忆,哪一处自然景观令你印象深刻?
  a、可以是著名的大型风景区,如黄山、杭州西湖、雁荡山、天河风景区。
  b、也可以是身边的微型景观,如海边沙滩、公园(校园的)一角。
  c、也可以是一次偶遇,如海边日出、荷塘月色、都市夜景。
  3、你准备怎样去写呢?回忆我们学过的课文,以及上节课同学们的介绍,对你有何帮助?a、可以用方位、时间等顺序来构成文章,让人读来视野清新。
  b、把笔墨多花在所写的自然景观的特色上。
  c、联系“我的发现”。我们一起去听听小林小东的发现。你有何发现?(受到的启发是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,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)
  4、要写一手好文章,离不开平时的词汇语句的积累。出示“日积月累”。
  a、看看下列这些词句对你有何帮助?自由读,指名读。
  b、你发现了什么?(每一组中的两个句子的写法是一样的,四组各有特色)
  c、你最喜欢哪一组?为什么?在哪儿运用比较合适?
  d、你在哪儿也看到过这样特别的句子?试着说几句。
  e、课外去找一找这样有意思的句子,课下交流。
  5、学生作文,教师巡视指导,及时解决学生的难题。
  6、学生作后修改,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修改作文(可以朗读自己的大作,默读皆可)。
  7、课外写作文。
  第三课时修改习作
  (一)自读习作,初步修改。
  1.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,发现问题,进行修改。
  2.读别人习作,帮助同学修改。
  (二)指名读习作,大家共同修改。
  1.选择不同内容习作,指名读,师生评议。评议要点:
  (1)语言是否通顺,用词是否准确。
  (2)是否把意思表达清楚。
  2.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。
  (三)展示台。
  1.学生自读展示台中学习伙伴的话,了解展示内容。
  2.展示自己想展示的内容。
  (1)在小组内展示
  (2)在全班展示
 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
  (一)我的发现。
  1.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,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?
  2.说说自己的发现: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,就更形象了。
  3.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。
  (二)日积月累。
  1.读读认认。
  (1)自己读一读。
  (2)指名读,
  (3)小组比赛,说说发现了什么?
  2.读读背背
  (1)自己练习读诗句。
  (2)指名读
  (3)想一想: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?你发现了什么?(诗句都是写景的,并且每组中都有联系)
  (4)男女生比赛读
  (5)背诵诗句。引导背诵:抓住诗写的对了特点
  (6)抄写诗句。
  第五课时
  (一)趣味语文。
  (二)词语盘点
  1.读读写写
  2.读读记记
  3.听写词语
  (三)完成同步单元练习
  

查看该资源的网友还浏览了:
最新添加
点击排行
免责声明 - 关于我们   赣ICP备09013534号-3 
Copyright © 2011-2012 www.hjszy.net All Rights Reserved